新型城鎮化成焦點,建材工程機械挖掘機會
近期,“新型城鎮化”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據報道,快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國內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程洲(國泰金馬基金基金經理):城鎮化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未來經濟發展模式會由外需到內需、從粗放到集約,以房地產行業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漸演化成包括房地產行業在內的多元經濟增長模式,而城鎮化的發展契合未來新經濟發展的模式。
黃強(富安達策略精選基金基金經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率顯著提高,大城市面臨著日益沉重的人口壓力、交通壓力、環境和資源壓力,高速發展的空間越來越有限。而小城鎮,在全國大部分的地區還具有可觀的增長潛力。進行小城鎮化可以帶動這些地區的產業和經濟,有助于收窄差距,平衡地區間的發展。
程洲: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27%,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留在城市,國內城鎮化發展將會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以輻射周邊區域,比如著力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以及二、三線城市等。隨著農民工進入城市,一方面內需的增加會促使經濟的穩定性加強,另外也會使農民工從低效率的農業轉到工業以及第三產業中來,未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會產生新的經濟產業鏈。
黃強:小城鎮化的發展可能將會出現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政府采取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規劃、啟動項目、改善基礎建設、保障社會民生,同時鼓勵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前往三四線城市和小城鎮進行投資。在第二階段,各個地方培育的優勢產業(包括現代化農業)能否成功漸漸成為能否實現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
吳照銀:一線城市的發展思路主要集中在原有城市化的升級,包括智慧城市、節能環保、軌道交通、生產型服務業等;二、三線城市集中在傳統的城市化、產業轉移和升級、機械化代替人工等。我們更關注節能環保、產業轉移和升級等方面帶來的新機會。
程洲:首先是保障房,以此帶動的基建行業、裝修裝飾、家電電器等行業發展;其次,醫療改革也是一項重要議題;再次,城市交通、污水處理等領域的投資也會越來越多。未來二級市場關于城鎮化主題股將成為一個熱點。具體來看,目前市場中投資者比較擔心環保領域部分上市公司現金流比較差,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較大。
吳照銀:城鎮化是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涉及的行業很多,包括傳統的基建類如地產、建筑建材、煤炭、有色、化工,也包括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行業。在短期內,這些行業并不能根據城鎮化這個主題來估值,長期內這些行業仍然比較看好。
黃強:城鎮化的推進必然導致大量低保障的屬于新農合范疇的農民進入高保障的城鎮醫保系統,這是推動醫藥行業長期成長的驅動力之一。小城鎮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環境污染的隱憂,因此在相關基建過程中,對環保產業有較大需求。這個行業符合環保民生的政策方向,較為清潔的環境成為居民基本的居住需求,也成為小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程洲:城鎮化的過程會比預想中的慢,因為城市化進城目前來看僅從經濟上考量,但隨著農民工的入城,會帶來很多社會文化上的矛盾和隔閡,引發很多社會問題,這不是短時間內從經濟層面上可以解決的。城鎮化目前尚未成為股市中的熱點,原因在于目前還沒有關于城鎮化相關具體的經濟政策出臺。